《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规定了该法的适用范围。具体涵盖以下几类劳动争议:
一是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比如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对是否存在劳动关系存疑,像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但实际提供劳动的情况,就可能引发此类争议。
二是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例如用人单位擅自变更劳动合同工作地点、工作内容等条款,劳动者不同意而产生纠纷。
三是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像用人单位不合理地辞退员工,或者员工依法辞职但用人单位不予办理离职手续等。
四是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例如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或者不按照规定给予劳动者休息休假等。
五是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比如用人单位拖欠劳动者工资,或者工伤后不支付相应的医疗费、拒绝支付经济补偿或赔偿金等情况。这些劳动争议均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调整范围内,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解决相关纠纷提供了法律依据和途径。✫✫✫✫✫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关于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规定的问题,骆律师从法律角度分析如下: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1. 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比如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是否存在劳动关系产生分歧,这涉及到确定劳动者是否能享受相应劳动权益。
2. 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像劳动合同的签订条款、工作内容变动、离职手续办理等情况引发的纠纷。
3. 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例如用人单位不合理地辞退员工,或者员工按规定辞职却遇到阻碍等。
4. 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包括加班时长、年假安排、社保缴纳、福利待遇等方面的争议。
5. 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涵盖工资发放、工伤赔偿、经济补偿的支付等问题。
这些规定明确了该法的适用范围,当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出现上述劳动争议时,就可以依据本法通过调解、仲裁等程序来解决纠纷,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规定了该法的适用范围,具体如下:
1. 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比如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是否存在劳动关系产生分歧。
2. 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涵盖劳动合同各环节的争议。
3. 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涉及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岗位变动方面的争议。
4. 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关乎劳动者工作与生活的保障权益。
5. 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这是劳动者经济权益方面的重要争议点。
这些劳动争议均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调整范围内,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解决相关纠纷提供了法律依据和途径。✫✫✫✫✫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1. 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这主要涉及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是否存在事实上的劳动关系,比如劳动者虽未签订正式劳动合同,但实际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双方是否构成劳动关系的争议。
2. 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涵盖了劳动合同从订立之初到结束整个过程中的各种纠纷,像合同条款的约定是否合理,履行过程中双方的权利义务是否得到恰当执行,变更合同内容是否符合规定,以及解除或终止合同是否合法合规等方面的争议。
3. 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包括用人单位对劳动者作出除名、辞退决定是否合法,劳动者提出辞职、离职的相关手续办理及权益保障等方面的争议。
4. 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比如工作时间的安排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劳动者的休息休假权利是否得到保障,社会保险的缴纳是否足额及时,福利待遇是否落实,培训机会是否平等,劳动保护措施是否到位等引发的争议。
5. 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涉及劳动者应得的工资、奖金等劳动报酬的发放,工伤后医疗费的支付,解除劳动关系时经济补偿的计算与支付,以及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应支付的赔偿金等方面的争议。
相关文章
入户抢劫达到16万怎么判
法律分析: (1)入户抢劫本身就是抢劫罪的加重情节,法定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抢劫金额达到16万属于数额巨大,这会进一步加重量刑的考量。 (2)法院在量刑时,会综合多方面因素。像是否造成被害人伤亡,若造成伤亡,
继承需要民事行为能力鉴定吗
一般继承无需进行民事行为能力鉴定,自然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便依法享有继承权,法定或遗嘱指定的继承人有继承资格。但特定情形下可能需要鉴定。 1.当继承人是无民事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时,其继承权、受遗赠权由法定代理人代为行使,此时可能需鉴定明确其行为能
签合同后可急辞工吗
法律分析: (1)当用人单位存在过错,像未提供劳动保护、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未依法缴纳社保等情况时,劳动者有权利即时解除劳动合同,且不用事先告知用人单位,同时还能要求用人单位给予经济补偿。这是法律赋予劳动者在用人单位违法情况下的合法权益保障。
微信聊天被封,已经收到提示可以自主解封。可是发出短信验证码几十次却一直收不到回复
需要做验证的这些平台一定要注意看清楚平台性质,不要轻易操作,防止被骗指导就是需要回复一下 ✫✫✫✫✫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 建议检查短信发送通道是否正常,或联系微信客服寻求技术支持。 ✫✫✫✫✫有法
遗嘱公证后有多久的有效期限
1.遗嘱公证后确实没有有效期限限制,只要遗嘱是遗嘱人真实意思体现,内容和形式合法合规,该遗嘱就始终有效,经过公证的遗嘱效力不受时间左右。 2.不过遗嘱人有权对遗嘱内容进行变更。遗嘱人可立新遗嘱改变之前遗嘱内容,若另立了新的公证遗嘱,或者以其他符合法定
债务转移原借条还有法律效力吗
1.债务转移经债权人同意,且明确新债务人承担债务,原借条在原债务人与债权人间的债权债务关系消灭,原借条对原债务人失效,但可作债务转移证据。 2.债务转移未经债权人同意,转移对债权人无效,原借条有效,债权人可依原借条要求原债务人偿债。 3.转移有瑕疵,如未
婚前自己的存款算共同财产吗
法律分析: (1)婚前个人存款属于个人财产,而非夫妻共同财产。依据法律规定,夫妻一方婚前合法取得的财产,无论其表现形式如何,都会受到法律保护。 (2)判断财产是否为婚前财产,关键在于财产权取得时间是否在结婚前。即便婚后才实际占有财产,只要财产权在婚
集资诈骗超过28万元怎么处罚
法律分析: (1)集资诈骗28万元达到数额较大标准,法定量刑区间为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这体现了法律对于此类犯罪行为的严肃态度,以维护金融秩序和公众财产安全。 (2)司法实践中量刑是多方面因素综合考量的结果。犯罪情节的严重程度会影响最终
婚后个人财产收益怎么分配
法律分析: (1)婚后个人财产的收益分配情况多样。对于孳息和自然增值这类收益,法律上一般将其认定为个人财产,其归属为财产所有人。像婚前房产因市场行情在婚后自然涨价,涨价部分仍属于原房产所有人的个人财产。 (2)当收益是由于夫妻共同经营、管理,或者另
在南京购房700万自去年6月份收房发现房间楼顶漏水修复5次未修好,要求退房!?
1、诉讼时效风险:根据《民法典》规定,普通民事纠纷的诉讼时效为三年,自您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若您迟迟未采取维权措施,可能超过时效,丧失胜诉权。例如,若您早在一年前就发现漏水问题但未采取任何法律行动,可能面临时效过期的风险。 2、